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chenweiliang.com/cwl-33144.html
文章目录
罗永浩采访李想的4小时重点摘录:创业者的智慧与血泪
一场四小时的对话,可以比得上一门顶尖商学院的课程。
昨天,我硬是把罗永浩和李想的整场对话听完,像啃了一块带骨头的牛排,嚼得牙酸,但越嚼越香。
李想,一个从小痴迷电脑的少年,到如今汽车圈的硬核玩家,他的故事就像一部高能量的连续剧——每一集都有转折,每一幕都藏着启发。
从少年天才到创业狂人
李想从小就是个“非正常学生”。
别人高三啃习题,他却靠写电脑稿子,赚的钱比父母多十倍。
想想看,18岁的你在干嘛?他已经掂量过创业和上大学的性价比,果断选择创业。
这种敢下牌桌的人生选择,听起来疯狂,但事实证明,他赌对了。
两套管理体系的混搭哲学
采访里李想聊到管理理论,他用两个词直接点燃了我:创新 vs 流程。
创新部分,用OKR管理。流程部分,用KPI管理。
一句话总结:梦想靠OKR落地,效率靠KPI保底。
这让我想起自己做电商时,那种“创意满天飞,但执行全掉链子”的尴尬。
纯粹的执行压垮灵感,纯粹的创新乱成一锅粥。
李想说,他早在2017年就实践这种混合管理,甚至自称国内最早研究这套思路的人。
听完我只能感叹:管理也是一场化学反应,比例配对才是王炸。
王兴的20亿与雪中送炭的江湖义气
李想提到最感谢的人是王兴。
当时B轮拒绝了王兴,结果到C轮被资本市场冷脸相待,100个投资人一起摇头,还差20亿。
结果王兴一个人拍板:全补!
就问你牛不牛?
后来王兴的股份仅次于李想,这就是原因。
创业这条路,关键时刻能拉你一把的人,比任何商业计划书都值钱。
增程战略:焦虑里的冷静判断
新能源汽车起步那会儿,充电桩稀少,用户心里全是“里程焦虑”。
李想决定主打增程式,哪怕团队一度不看好。
事后证明,这一决策就是救命稻草。创业不是看谁眼光独到,而是敢在别人犹豫时拍板。
SKU哲学:少即是多
为什么理想汽车只做一个SKU?
李想的逻辑很简单:SKU太多,销量分散,供应链就容易崩。结果事实也证明了——70%的销量集中在一个SKU上。
这就像餐厅的菜单,精简反而更好。毕竟,顾客来是吃味道,不是翻字典。
老罗口中的创业狠人——雷军
罗永浩现场感慨:见过最努力的创业者就是雷军。
两人聊到凌晨,罗永浩还想着回去睡觉,雷军却说要去开会,顺手在公司沙发打个盹。
瞬间我理解了“拼命三郎”的含义。
创业场上的王者,从来不是运气好,而是把别人休息的时间变成了筹码。
顶尖创业者的三板斧
李想总结了他眼中的顶尖创业者三大特质:
第一,选得准。
第二,选择长赛道。
第三,在长赛道上高速迭代。
这三句话就像创业者的圣经。
你选错了赛道,再努力都是负重狂奔;你选对了短赛道,很快就撞墙;
唯有在长赛道上,快速试错、快速优化,才能活下来。
我的思考:创业的终极修行
听完这四小时,我脑子里回荡着一个画面:创业像是在荒野中开车。
有人加速,有人迷路,有人抛锚。李想和雷军这种人,不仅能选对路,还敢在黑夜里狂飙。
而背后支撑他们的,不只是天赋,而是管理智慧、人脉信任和拼命精神的三位一体。
结语
李想的故事告诉我们,创业不是单靠激情燃烧的游戏,而是理性、战略、执行力的综合体。
这让我想起一句很燃的话:伟大的企业从来不是因为看见了未来,而是因为在别人犹豫时,敢于坚信未来。
我相信,未来的商业江湖,会越来越少靠运气,越来越多靠洞察、速度和坚持。
最后总结
- 李想少年天才,创业启蒙早。
- 管理靠OKR+KPI双体系。
- 王兴20亿雪中送炭,关键人脉胜过资金。
- 增程式战略解决里程焦虑。
- 一个SKU战略,供应链更稳。
- 雷军的拼命精神,是创业的标杆。
- 创业三板斧:选对、长赛道、快迭代。
如果你也在创业,或者想要创业,不妨从李想的故事里学点“武功秘籍”。
毕竟,这条路上最值钱的,不是起点,而是速度与方向的结合。
欢迎转载《罗永浩采访李想4小时重点摘录:理想汽车成功之路全复盘》
欢迎分享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chenweiliang.com/cwl-33144.html
网站地址:https://www.chenweiliang.com/
欲获取更多资讯内幕和秘技,欢迎进入Telegram频道:https://www.chenweiliang.com/go/tgchannel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